原文作者:Sleepy

最近幾條關於NFT IP 授權的新聞爆發式出現,讓很多人終於開始關注這一賽道。在這幾天,有的無聊猿被掛到「人才市場」,有的無聊猿則穿上了新的系列套裝。這些讓人眼前一亮的新嘗試在如今的Crypto 寒冬中格外難能可貴,似乎也在昭示著,熊市中,人們逐漸從對於NFT 賽道中各類Infra(基建)項目近乎迷信的關注,轉變成了對於NFT 品牌價值的發掘。

Louis the Game yang menyimpan 30 NFT Louis Vuitton。

誠然,Infra 是底層基礎,似乎是所有項目的「必經之路」,但說到底Infra 比的是市佔率,而關於市佔率,在無比崇尚正統性的Crypto 世界中,若非出現重大漏洞,先發優勢似乎是無解的,不然OpenSea 的日子也不會如此悠哉。

Crypto 的進步依賴於技術的發展,而Web3 走向主流需要的是不斷破圈。

NFT:從藝術到品牌

讓我們先回過頭看看人們對NFT 的認知是如何發展成「品牌」的。

讓我們先從公認的最早的「NFT」項目—CryptoPunks 說起(雖然現在也有很多項目被發現比CryptoPunks 更早誕生)。

儘管現在余文樂把CryptoPunk 當作Logo 因在自己的衣服上,Tiffany 也做了CryptoPunk 形象的首飾,但在最初,Larva Labs 把它定位成了一個向密碼朋克致敬的藝術項目,兩個開發者也多了「藝術家」這一身份。

再之後雖然也有不少游戲類的DApp 使用NFT 技術承載遊戲內資產,如虛擬寵物、遊戲道具、交易卡等,而讓NFT 第一次大規模出圈的是Beeple 的NFT 藝術品在佳士得拍出了6900 萬美金的天價。在Hackatao、XCOPY、Coldie、Alotta Money 等NFT 藝術家多年的推動下,NFT 在藝術領域迎來了爆發。而在那時,人們對於NFT 的關注和人們對於所有新事物的關註一樣停留在了底層技術層面,人們關注區塊鏈技術如何幫助數字藝術確權,關注數字藝術在哪裡才能真正永存,關注區塊鏈技術如何讓藝術變得「可編程」、「可互動」。

隨著時間推移,人們理解中的NFT 從藝術品變成了「社交資本」,拜大規模出現的頭像NFT 所賜。這一趨勢其實從HashMasks 就能窺探一二,不過可惜的是HashMasks 過於追求藝術性,卻忽視了作為社交資本時更為重要的區分度與傳播性。

而在那是,人們似乎還沒有「品牌」的概念,回過頭看關於BAYC 早期的文章,大多數在聊的也是持有一隻無聊猿就能夠加入「Yacht Club」,成為這個社交圈的一員,不僅推特上會有一堆無聊猿關注你,甚至像庫裡、Snoop Dogg、周杰倫都是這個圈子裡的。似乎只要你持有一隻無聊猿就能與他們產生聯繫,而這些名人、大佬的選擇也像是給BAYC 印上了認證戳。

到如今,仍然有數不清的項目以「藝術」或「社交圈」為核心發行著NFT 系列。藝術項目的核心是藝術家,而往往藝術家不會做運營;社交圈項目的冷啟動往往依賴於某個名人的站台,讓大家以為持有這個NFT 就能認識到這些名人,但如何讓這些名人長期在社區活躍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

而讓我們再來看看如今發展得還不錯的項目,比如BAYC、Azuki、Doodles、RTFKT,我們會發現,在他們的崛起階段都在做品牌。

「做品牌」這個事情聽起來挺虛的,讓我們換個詞:建設社區。建設社區是通過組織各種活動讓社區成員對於項目產生更深刻的認知。而「品牌」在百度百科中的解釋就是:消費者對某類產品及產品系列的認知程度。

在Web2,品牌誕生自公司內部的決策,然後再按圖索驥搜尋用戶。而在Web3,品牌誕生自社區,項目方可以預設一個大方向,但關於項目共識、認知的細節則是在社區形成的過程中動態調整的,這樣形成的品牌才是自下而上的,才是Web3 品牌,而不是一個套著殼子的Web2 品牌。

從最開始對藝術的極致追求,到中期的對藝術性的放棄,再到現在人們認識到PFP 形像對於品牌形成冷啟動階段的重要作用,NFT 也完成了從藝術品到藝術消費品的蛻變。

Web3 的品牌是宗教

關於無聊猿的Otherside,在最近的評價越來越趨於一致,越來越多人認為BAYC 往遊戲賽道發展並不是一個最佳選擇,面前明明擺著一條能夠更出圈、獲得更大影響力的道路,Yuga Labs 卻選擇回到Gamefi 這個相對狹小且凶險的圈子。

不過話雖如此,但以無聊猿如今的體量來說,也許可以做到同時走好幾條路,和Animoca 做遊戲,和滾石發展品牌,並不衝突。但是,對於更多項目而言,只能選其中的一條路走。

藝術太小眾,Gamefi 太凶險,社交太務虛……

不如好好做品牌。

上文提到,在Web3,做品牌就是建設社區,認知與共識凝結起來後再做產品。相比於Web2 通過一件件產品來博取用戶的信任,對於Web3 項目來說,「人」才是最寶貴的財富。面對Web3 世界,龐大且堅實的社區是項目安身立命之本,能夠更容易地抓住人們的注意力,並創造出更大的聲浪;而面對Web2 世界,這也是最能吸引傳統品牌的原因。

一個NFT 項目的持有者人數有幾千人,社區有上萬人,把這個數量按照Web2 世界中傳統品牌的轉化率計算,能量與一個數百萬甚至上千萬關注者的品牌相當,更重要的是這群人還不是四散在各處,他們彼此之間還有極強的鏈接,這已經不僅僅是品牌與粉絲的關係了。

這是宗教。

當你擁有了這樣一群堅定且能動的支持者,建立在這個共識之上去做任何產品都是合理的,而且很多情況下根本不需要你自己去做,會有知名服裝品牌主動聯名,會有遊戲開發商主動將品牌接入遊戲中,會有音樂人主動創作歌曲,會有影視公司主動創作影視作品。品牌的影響力會迎來指數級的爆發增長,而影響力的持續擴大又會帶來更強大的效應與共識。

NaviVerse NFT 從電影、音樂與XR技術到品牌建立。大型品牌連動效應從Yahoo奇摩、天下經濟論壇的方舟油芒保種銀行等共同推動社會企業責任。

NFT IP 授權

Web3 品牌歡迎社區成員主動傳播,所以很多項目採用CC0 協議或者是將NFT 的版權授予持有者,如此一來,持有者以及品牌的支持者便有權利去做任何衍生品,比如上文提到的服裝、遊戲、歌曲、影視。

不過,長時間觀察下來,用IP 做周邊、授權的似乎也只有極少數人。這其實很正常,對於大多數Holder 而言,很難憑藉自己的力量對接到Web2 品牌方、供應鏈、影視公司等等,而且即便是能對接到,繁雜的法律文件等也不是誰都能處理得過來的。也正是把握住了這一痛點,現在逐漸開始有做NFT IP 授權的項目走上了舞台。做IP 授權不僅僅能讓項目本身獲得更高的知名度,也能讓持有者、項目方獲得更多的收入,繼續投身到品牌建設之中。

不過這條路並不好走。

最基礎的是法律問題。Web3 的版權、所有權問題很好解決,看鏈上數據就可以了,但是一旦涉及到與Web2 結合,事情就會變得無比複雜。很多Web3 項目沒有註冊版權,很多Crypto Native 的團隊甚至不屑於註冊版權,但很多Web2 公司在簽署IP 授權協議時必須要求提交版權證明文件。

而即使是註冊了版權文件,「Holder 擁有所持有的NFT 的版權」這件事要如何實現呢?每一筆交易流轉都簽署一份版權轉讓協議顯然是無法實現的,版權證明文件要么沒有,要么被項目方拿在手裡。而你也不能要求Web2 的大公司去「相信」項目方不會「作惡」,信任成本和法律程序會阻礙落地過程。

站在Holder 角度考慮,未來可能會面對眾多NFT IP 授權平台,我們應該如何挑選呢?舉例來說,Boredjobs 的確拿到了一些無聊猿的授權,不過這也只是整個流程其中最好實現的步驟。作為Web3 圈內人,認識各種NFT 的Holder 是很簡單的事情,從他們手中要到授權也是很簡單的,畢竟只需要簽一份協議就有機會讓「我的猴子替我賺錢」。

真正的難點是上面提到的大部分Holder 做不到的事情,拿到12 個無聊猿的授權很容易,聯繫到泡泡瑪特並讓泡泡瑪特用這12 只無聊猿的形像生產銷售一套盲盒很難。

NFT IP 授權開始被人重視,這也許就意味著NFT2.0 時代的到來。很多人會認為NFT2.0 指的是未來在技術方向進行更深度的拓展,而NFT 橫向發展、不斷拓寬影響力的邊界也一定會是大勢所趨。技術的進步會讓整個領域的下限不斷提高,而在這個技術微創新不斷、缺少大創新的領域,品牌才是將天花板不斷抬高的最佳方式。

本報導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以理性客觀的大環境作為文章採集與撰寫,請大眾理性看待區塊鏈,不要盲目相信天花亂墜的承諾,樹立正確的貨幣觀念和投資理念。

naviverse-n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