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奕霖Elain Tseng

在全球氣候變遷、環境議題和社會不平等等問題日益嚴峻的情勢下,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的概念正逐漸成為全球政治議程中的主要焦點。ESG不僅是企業社會責任的一部分,也在塑造全球政治關係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此次我們將探討ESG在全球政治舞台上的興起,以及其如何影響國際合作、貿易政策和全球治理。

各國政府對ESG採取的政策

1. 美國:

根據美國環保署(EPA)數據,美國碳排放量在過去十年中有所下降,但仍面臨達到全球氣候目標的挑戰。2019年,美國的二氧化碳排放約為5.13億公噸,減少了約2%,但尚未達到巴黎協議所提出的減排目標。美國政府近年來在ESG領域進行了一系列政策調整。雖然政府尚未制定全面的聯邦法規,但不同州份和城市已經開始推動相應的ESG政策。一些州份要求公司披露其環境和社會影響,同時也有城市在推動可再生能源和碳排放減少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總體而言,美國政府在ESG方面呈現出多元化的態勢,既有聯邦層面的政策討論,也有地方層面的實踐。

2. 歐洲聯盟:

歐洲聯盟一直是全球ESG領域的領跑者之一。歐洲委員會提出了「歐洲綠色協議」,旨在使歐盟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歐洲聯盟提出了針對氣候變遷的具體政策,並訂立了碳中和的目標。根據歐洲環境署(EEA)的數據,自2005年以來,歐洲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已經下降了24%。其中,歐盟碳交易體系(EU ETS)是一項成功的政策工具,覆蓋範圍廣泛,涉及各個行業,推動企業減少碳排放。此外,歐洲也推動了ESG標準的統一,要求公司披露更多與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相關的信息。歐洲的ESG政策以強調永續發展為主,這也體現在歐洲各國的國家層面。

3. 中國: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國,由於高度工業化和能源消耗,碳排放一直是一個重大問題。2019年,中國的碳排放約為10.1億公噸,佔全球總量的28%左右。中國政府提出了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根據《中國國家能源局》的統計,2020年,中國的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例達到了15.9%,並計畫到2030年將這一比例提高到20%。中國經歷了快速的城市化和工業化過程,這導致了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和環境污染。水資源和土地資源的過度利用成為一個重要問題,同時政府積極實施生態保護和環境整治計畫。據《中國環保部》數據,中國的大氣和水質狀態有所改善,並推動了生態文明建設。

中國政府逐漸意識到ESG的重要性,開始加強相應政策的制定。中國已經發布了《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指引》和《企業環境信息披露導則》,要求上市公司披露更多的ESG信息。此外,中國政府也在能源轉型和環保方面積極行動,以應對氣候變遷和碳排放問題。

4. 日本: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但在溫室氣體減排方面面臨壓力。根據日本環境省的數據,2018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為12.4億公噸,排放量相對穩定。日本政府也在ESG方面進行積極的政策制定。日本金融廳發布了「國際金融中心東京行動計劃」,旨在推動ESG投資和永續金融,日本政府制定了「2050年碳中和目標」,承諾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日本實行資源循環經濟政策,推動廢棄物回收和再利用。根據環境省的數據,資源回收率持續提高,2018年達到20%。。此外,日本積極推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發電,以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同時,日本公司法也進行了修訂,要求公司在年報中披露更多ESG相關信息。這些舉措旨在提高企業在環境、社會和治理方面的責任感。

5. 加拿大:

加拿大是能源豐富的國家,但其能源產業在過去對溫室氣體排放產生了影響,尤其是油砂的開採。2018年,加拿大的碳排放量約為7.6億公噸。加拿大政府確定了減排目標,承諾到2030年將排放量降至2005年水平的30%以下。該國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特別是水力和風能,並投資於碳捕獲和儲存技術。加拿大政府在ESG方面強調透明度和披露。加拿大證券管理局已經要求上市公司提供更多ESG信息,特別是與氣候變遷有關的信息。加拿大政府也在推動清潔能源發展,並支持可持續和環保的企業實踐。

台灣處於非聯合國成員 如何因應?

台灣面臨能源依賴進口、空氣污染等問題,2020 年碳排放達 2.65 億公噸,能源結構高度依賴化石燃料。台灣政府提出 2025 年非核家園政策,力推再生能源發展,目標達成能源結構多元、碳中和。2020 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超過 20%。這幾年台灣積極推動循環經濟,加強廢棄物處理和回收。水資源管理方面,政府投資水庫、防洪工程等,提升氣候變遷適應能力。台灣在全球永續發展中有著重要的角色,其影響力不僅體現在區域層面,更對全球經濟和永續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1. 創新引領者:

台灣擁有強大的科技和製造業基礎,尤其在半導體和資訊技術領域。作為全球晶片生產的中心,台灣可以在永續發展中成為技術創新的引領者。投資並推動清潔能源、智慧城市和環保科技,將有助於創造更環保和永續的解決方案。

2. 綠色製造標竿:

台灣的製造業占據全球重要地位,因此,將製造過程綠化是至關重要的。透過採用清潔能源、減少能源浪費,以及提高資源效率,台灣可以成為全球綠色製造的標竿。這有助於減少環境衝擊,同時維護製造業的競爭力。

3. 永續供應鏈夥伴:

台灣的企業常涉足全球供應鏈,特別是在電子和半導體產業。台灣企業可以藉由積極推動ESG理念,要求其供應商也遵守相關標準。這有助於打造一個更為永續的全球供應鏈,同時提高全球企業的社會責任感。

4. 國際合作參與者:

台灣可以透過國際合作,參與全球永續發展議程。雖然台灣並非聯合國會員,但可以透過積極參與國際組織、與其他國家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性的永續挑戰,例如氣候變遷、生態保護等。

5. 教育與培訓推手:

培育具有永續思維的人才是永續發展的基石。台灣可以強化教育體系,推動永續發展相關課程,並提供培訓計畫,以培養更多具備環保、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意識的專業人才。

6. 社會參與與教育:

促進社會參與,提高民眾對永續發展的認知,有助於建立一個更具永續性的社會。政府和企業可以通過舉辦公共講座、社區參與活動等方式,將永續發展理念融入社會。

台灣應該在全球永續發展中扮演創新引領者、綠色製造標竿、永續供應鏈夥伴、國際合作參與者、教育與培訓推手以及社會參與者的多重角色,以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永續之間的平衡。

每個國家的ESG政策都受到其獨特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條件的影響,因此政策舉措有所不同。然而,全球范圍內的趨勢表明,越來越多的政府都認識到ESG的重要性,並開始積極推動相應的政策舉措。

naviverse-n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