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地球爭取呼吸
種樹不稀奇,但你想過做公益也可以像養電子雞一樣容易又有趣嗎?由社會企業好事交易所策劃攜手林務局,發起全民守護國土森林的活動,讓我們的島多一份屏障,共同打造出可以守護全民未來的公民森林!本計畫已於 12/21 (二) 正式於挖貝集資平台啟動,目標籌募栽植10,000棵up海岸防風林的資金,希望讓更多人以簡便與數位化的方式,加入環境永續的行列。

用科技開啟永續-線上觀測與訂閱
淨零碳排與碳權交易的議題,可說是近年最熱門的話題之一,面臨氣候變遷與環境的破壞,人們不斷在尋找生存淨土的路途上前行,環境保護是如此,虛擬世界的提案也是如此。而好事交易所由永續議題切入,探討科技能如何維繫人與環境的關係。
「植樹是我們的階段性策略,因為大家比較理解,就能以此為起點,開始認識各種永續行動的可能性。」好事交易所執行長羅偉銘表示,結合全球永續趨勢與台灣碳政策現況下,將公民海岸森林做為引子,向企業大眾與消費者同步推出線上觀測與訂閱等消費模式,將永續行動悄然無痛融入生活中,將會是更貼近未來生活的解決方案。

透過區塊鏈追蹤植樹足跡
好事交易所創辦人暨執行長羅偉銘認為,要讓更多人能夠一起加入永續行動的關鍵,就是必須讓每個人都在各自的日常中,找出能夠簡單連結環境保護的作為,而非必須耗費心力才能響應相關行動,如此才能自然而然地在生活中持續進行永續作為。
所以在公民森林計畫中,不僅採群眾募資方式,讓全民可以共同參與植樹行動,還引入各式各樣的科技技術,讓永續體驗更貼近當代趨勢。羅偉銘表示:「用當代科技解決當代問題,是時代不斷在進步的理所當然作為。」舉例來說,透過區塊鏈技術來分辨與追蹤每一棵種下的樹,就是一種讓參與者與標的物產生更強情感連結的方式。
羅偉銘表示,所有環保永續的行動,都需要長期的投入與累積。緩慢的改善難以讓消費者立即有感,所以大部分人不容易主動參與。因此好事交易所才希望透過數位和設計的導入,可以讓人們把永續與創新、質感這些當代大眾更有感的美好價值進行連結。
設計是一項為各種提案加值的工具,我們希望在溝通永續論述時,可以透過設計包裝,與企業進行連結與實踐,為消費者打造更多融入生活的永續提案。而數位科技與其說是新技術,倒不如說它是某個時代下,必然需要使用的共通語言,永續觀望的是持續走向未來,所以永續行動的與時俱進,更是理所當然的。下一代持續長大、新創的企業每年都在成立,永續行動的創新手法,意義並不在於創新本身,而是透過所有可能的管道和技術當作載體,讓永續的可能性被推廣、被看見,才能進一步讓永續意識滲透,進入不同的產業領域。

全球第一座由公民群募種下的森林
GoodPointExchange好事交易所號召大眾一起參與全球第一座以群募方式種植的公民森林,利用數位科技的平台整合,希望每個人都能更簡便的投入永續行動,以記錄式、量化、視覺化及互動的方式,翻轉大家過去對「種樹活動」的想像,成為建構海岸林的其中一員。
位於海岸第一線的防風保安林,能夠守護天然的海岸水土,為當地居民提供屏障,同時也具備固碳的作用。勇敢承受第一線颱風和天災的這座森林,需要持續投入的資源來維護,因此好事交易所將透過公民森林計畫,邀請企業與全民認養10000棵專為強化海岸林生態功能挑選的造林樹種,還原遭到濫墾濫伐的4.3公頃海岸線綠帶,讓永續的綠意守護台灣的海岸生活。

未來城市的永續想像
當虛擬場域與真實世界交錯存在時,經由數位賦能的城市將會是什麼樣貌?或許所有人們生活中的舉動與需求都會發生。Meta City Project當中,社交、遊戲、買賣、創作甚至公益行動同樣都可以在虛擬世界中存在,以虛擬世界的拓展性,延續真實世界的環保永續。

現在響應公民森林行動計畫 :
https://wabay.tw/projects/gpecivicforest?locale=zh-TW&preview_token=i4QBRz8X1eaCT3JxW98ZSdnt